UID:892991
在定海区盐仓街道叉河村,一位25岁的年轻女孩正用她的热情与智慧,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。傅丹娜,一名从杭州返乡的00后,放弃熟悉的城市生活,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扎根乡土。短短两个多月,她从乡村工作的“门外汉”成长为村民信赖的“多面手”,用直播带货、短视频宣传、共富工坊运营等实际行动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故事。
图片:15570968519560.png dox QS ohS
图片:15570968519560.png
直播带货:为村民打开销路
“这是我们叉河五宝之一的天贵糯937玉米,每根玉米又甜又糯,口感非常不错……”镜头前,傅丹娜熟练地向网友推介村里的农产品。今年夏天,叉河村的玉米迎来丰收,如何快速销售成为村民最关心的问题。傅丹娜想到了直播带货。
“第一批玉米上新时,村民一天能摘几百斤,必须当天卖完,否则就不新鲜了。”傅丹娜说。她借助村书记冯东海的抖音账号开播,凭借账号已有的流量基础,首场直播便卖出300多单,实现了“当天采摘、当天售罄”的目标。
尽管没有专业的直播培训,傅丹娜却有自己的心得:“我们就是实话实说,玉米是什么味道就怎么说,把真实的感受告诉网友。”这种真诚的打法既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,也为村民解决了销售难题。
傅丹娜大学学的是数字媒体专业,曾在杭州从事相关工作。回到家乡后,她将专业技能运用到乡村宣传中,成为村书记冯东海的专属摄影师和剪辑师。
冯东海因在短视频平台个性鲜明的风格被称为“狂人书记”,其账号“叉河的海”已积累一定粉丝。傅丹娜加入后,为账号注入了更专业的视觉表达。“比如‘叉河五宝’上市时,我们会拍摄推广视频;空闲时也会拍一些乡村风景,展现叉河村的治愈感。”她介绍道。
未来,她还计划深入田间地头,记录村民的种植故事,进一步挖掘乡村的文化内涵。“只有真正了解村民的生活,才能讲好乡村故事。”
共富工坊:化身农货“大管家”
除了直播和宣传,傅丹娜还负责运营村里的共富工坊。这里是村民农产品的展销窗口,从玉米、烟薯到黑猪肉,琳琅满目的特产需要一位懂行的“代言人”。傅丹娜主动学习,对每一样产品如数家珍。
“起初我连怎么挑玉米都不懂,后来专门向种植户请教,才知道太老或太嫩的玉米都不行。”她笑着说。共富工坊最初只销售叉河村的特产,如今已扩展至代销整个舟山的农产品。“帮助农民增收,这就是共富的意义。”
在叉河村,傅丹娜的角色远不止于此。村里最近爆红的“黑猪肉包”供不应求,她主动加入制作队伍,向村民学习揉面、调馅、包包子。“一开始包的包子蒸完会塌,现在手法熟练多了,顾客都夸好看。”她自豪地说。
她还尝试过耕地、插秧,体验农耕生活的艰辛与乐趣。“以前觉得农村就是交通不便的地方,现在发现这里充满活力,路修好了,产业也发展起来了。”
更让她惊喜的是,叉河村还保留着独特的非遗“贺郎调”。“之前完全不知道,后来听说村里计划将其打造成‘喝茶听曲’的文旅项目,觉得特别有意义。”
从初来时的羞涩到如今的从容,傅丹娜的成长,村民看在眼里。同事钱晨钰评价道:“她刚来时很慢热,但现在和大家相处融洽,总是热情帮忙,一心想着让叉河村变得更好。”
对于未来,傅丹娜充满憧憬。她发现村里的鱼塘尚未开发利用,计划下一步研究如何盘活资源。“乡村简餐已经很火爆,但还有提升空间。我们要一步步改进,让资源不被浪费。”
傅丹娜的故事,是无数返乡青年的缩影。他们用年轻的视角、专业的技能和无限的创造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正如傅丹娜所说:“现在的农村和想象中不一样,这里有无限可能。”
CD^_>sya
来源:竞舟
UID:559363
UID:1523875
UID:576047
UID:390829
UID:1147251
UID:1081061
UID:304694
UID:1001258
UID:1440741